|
高平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故里。以神农镇为核心,在方圆不过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集中了羊头山、庄里村炎帝陵、故关村炎帝行宫、西团村炎帝寝宫、下台村炎帝中庙等与炎帝有关的遗迹遗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炎帝族生活链。
走进高平,走进神农镇,透过古朴厚重的历史遗迹,追寻炎帝足迹,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炎帝陵位于庄里村,现仅存一墓冢,墓冢后有五谷庙,形成陵庙一体的古迹。炎帝陵,俗称“皇坟”,传说炎帝因误食了一种有毒的“百足虫”,致使肠子烂断无救,死后即下葬于此,因此这块地方叫做“装殓”,意思即炎帝在此装殓安葬。此后,“装殓”便逐渐演变成庄里村。炎帝陵东西南三面环沟,西望羊头山,南眺丹河谷地。陵墓后的土丘相传是炎帝树艺五谷的园圃,故名五谷山,东南面有一块平地,名叫晒场,传说是炎帝打晒粮食的地方。五谷庙建于陵墓后,专门用于祭祀炎帝。该庙占地15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列为舞台、献台、山门、甬道、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正殿脊刹上,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殿前原有两株参天古柏,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于20世纪50年代被砍伐,现仅保留根部。五谷庙内原来碑石林立,大约有四五十块,现仅存八块残碑。五谷庙内的东厢房原为“炎帝陵”碑的碑亭。“炎帝陵”碑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员申道统所立,保存完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今年的5月22日,海峡两岸同胞将相聚炎帝故里,共同参与“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万人拜祖典礼,同时还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经济、娱乐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岸合作交流、凝聚民族情感。(摄影:田飞)
高平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故里。以神农镇为核心,在方圆不过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集中了羊头山、庄里村炎帝陵、故关村炎帝行宫、西团村炎帝寝宫、下台村炎帝中庙等与炎帝有关的遗迹遗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炎帝族生活链。
走进高平,走进神农镇,透过古朴厚重的历史遗迹,追寻炎帝足迹,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炎帝陵位于庄里村,现仅存一墓冢,墓冢后有五谷庙,形成陵庙一体的古迹。炎帝陵,俗称“皇坟”,传说炎帝因误食了一种有毒的“百足虫”,致使肠子烂断无救,死后即下葬于此,因此这块地方叫做“装殓”,意思即炎帝在此装殓安葬。此后,“装殓”便逐渐演变成庄里村。炎帝陵东西南三面环沟,西望羊头山,南眺丹河谷地。陵墓后的土丘相传是炎帝树艺五谷的园圃,故名五谷山,东南面有一块平地,名叫晒场,传说是炎帝打晒粮食的地方。五谷庙建于陵墓后,专门用于祭祀炎帝。该庙占地15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列为舞台、献台、山门、甬道、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正殿脊刹上,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殿前原有两株参天古柏,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于20世纪50年代被砍伐,现仅保留根部。五谷庙内原来碑石林立,大约有四五十块,现仅存八块残碑。五谷庙内的东厢房原为“炎帝陵”碑的碑亭。“炎帝陵”碑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员申道统所立,保存完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今年的5月22日,海峡两岸同胞将相聚炎帝故里,共同参与“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万人拜祖典礼,同时还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经济、娱乐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岸合作交流、凝聚民族情感。(摄影: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