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报》-炎黄情悠悠—金秋全国记者团炎帝陵考察活动见闻
|
炎黄情悠悠
—金秋全国记者团炎帝陵考察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张荣花)
绵亘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后裔踏遍青山,阅尽史书。寻觅自己祖先的遗迹、圣陵。谓之炎黄,黄帝轩辕氏,在陕西省黄陵具有其陵墓、陵园,享祭于世。而先于黄帝,开天辟地创造我国农耕文化的炎帝其圣陵在何处?直到八十年代初,在湖南茶陵首先发现了炎帝陵。继而,去年年底,有关学者、专家又在我市境内羊头山下发现了炎帝陵,且此陵内葬炎帝远远早于湖南茶陵之炎帝。这一颇为炎黄子孙欣慰的消息,使热情好动的一群记者,在金秋时节,从四面八方欢聚高平,追寻我们民族共同祖先的遗迹、圣陵。
这次由山西日报社发起的金秋全国记者团高平炎帝陵考察采访活动,来自全国20余家新闻单位的26名记者参加了这次考察。
9月21日,拉开了为期一周考察活动的序幕。
22日,连日来一直阴云低垂的天空骤然放晴。蓝天白云,丽日当空。这天,记者们不顾旅途的奔波疲惫,驱车赶往羊头山。我市五大班子的领导亲自随行记者团考察采访。车行至山脚下,记者们便开始徒步攀登。海拔2000米的羊头山葳蕤丛生,嵯峨秀峰连绵数十里,气势伟岸磅礴。记者们兴奋地探寻着当年炎帝活动的足迹。在此以羊头山为中心,有多达十余处的炎帝活动遗迹。这里,气候温润,林木葱郁,圣水清澈。山脚有清化寺;山中有炎帝庙、上清化寺、北魏石窟、秦百里长城等;山上有神农城、神农井,五谷畦。亲眼目睹如此恢宏的炎帝遗迹,记者们深深感到,扑朔迷离的上古历史似乎有了清晰的轮廊。负责我市炎帝陵开发工程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全喜及捷足先登考案炎帝陵的山西日报记者姚剑不时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
面对如此珍奇的炎帝遗迹,记者们饶有兴趣地拍照、留影。他们感慨地说,就是在这块富庶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得嘉谷,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
22日下午,记者团成员带着深深的敬意,又继渐续考察了位于团池乡庄里村的炎帝陵及位于故关村的炎帝行宫。考察后,记者们认为,这群遗迹表明,炎帝神农氏可能逝于此,葬于此。
24日上午,富于思维,厚爱历史的记者们聚于市城建局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我市领导徐治业、李小旺、靳纯忠、常全喜、蒋佩玲、李安国等出席了讨论会。市长李小旺首先向记者们介绍了高平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及经济发展情况。接着,市领导回答了记者们的有关提问。
家庭日报记者信捷首先发言,她问及我市有没有贫困乡村及小学教育情况。市领导作了相应的介绍。
接着,山西日报记者李爱珍问及长平古战场的开发情况。徐书记介绍说,长平之战是世界古代有名的战役,长平之战奠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基础。我市是长平之战的古战场,现已出土了许多当时的尸骨坑、兵器和钱币等。
北京晚报记者马道问及我市城建规划和建设的有关情况。市领导就此进行了情况介绍。
大众日报记者王修滋提问说,高平市委政府对炎帝陵开发保护有哪些措施?徐书记十分肯定地说,我们市五大班子的领导召开过专题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开发保护措施,并将此列为全市12项重点工程之一。我们将把炎帝陵旅游开发,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
火花杂志社记者王俊卿认真地说,黄帝陵的遗迹未必比高平全,主是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另外,要收集一部分民间传说、故事,如炎帝的生日等一类传说,编成小册子。
山西日报记者李春耕提出,高平有很多民间考古者,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互通考察情况,有利于研究开发炎帝陵。
北京日报记者张红提出,以后,高平开发旅游业,可以搞一日五游等一类项目。
对高平炎帝陵开发富于浓厚情趣,倾注百倍关注的山西日报记者姚剑,将自己考察的历史事实向记者们作了介绍。
山西电视台记者田春雨说,可以把炎帝陵遗迹,摄制成电视专题片进行宣传。
最后,山西日报副总编任思霖颇有见地地说,通过考察,我相信炎帝活动的范围就在羊头山一带,很可能逝于此,葬于此,并早于湖南之炎帝陵。他说,我强调一点,大家回去要写,不仅要宣传炎帝陵,八音会等大家感兴趣的也要写,要宣传高平,宣传炎帝陵。
此次记者团考察活动,还参观了我市的文物名胜景点及小康建设典型。同时,记者们还非常感兴趣地在杜寨度假村举行了一系列旅游活动。
28日,记者团全体成员带着丰硕的考察成果,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了高平。
下一条:
炎帝文化研究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