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1月27日)
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我讲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高平的神农炎帝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另一个是通过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凝聚。
高平的神农炎帝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地上的炎帝古庙和碑刻数量非常庞大,有丰富的史料可以印证高平和炎帝的关系。二是有关神农炎帝的民俗传说非常多,可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资料链。三是在羊头山上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的遗迹,可以跟炎帝文化联系起来。以上文献资料,考古资料,民俗资料,加上丰富庙宇碑刻资料,构成一个四重证据法。
关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当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凝聚的必备条件。高平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在我们中华民族寻根祭祖的活动中,跟台湾的同胞共同携起手来,共同祭拜神农炎帝,共同探讨神农炎帝文化,在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上走到了一起。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广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关于炎帝问题,因为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有很多的地区,这些神话或者文献传说多的地方,其实文化都比较发达,所以我们要从考古材料去入手,然后判断这个地区的文化性质。我们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是一个很大的部族,生产需要是不断的流动,迁徙,所以很多地方和它迁徙的流传下来的传说有关,包括高平地区的传说都是值得重视的。
高平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古文化规划,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二要在小流域进行一些深入的考古调查,然后对这个地区的聚落分布规律以及文明起源包括原因进行探讨。另外在考古资料基础上,考察这个地区研究有关的记述和传说。定期举办一些研讨会,介绍我们考古发现和研究的进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宫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去年11月份,高平有了新的考古发现。这几次考古发现,使我对高平炎帝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归纳为三大属性。
第一属性是具有典型性。从文献记载,目前来看全国有陕西、湖南、湖北,河北、山东等几处有关炎帝文化记载,而高平的文化记载是比较丰富的。从地面遗迹看,高平炎帝文化的遗迹最多,考古文献和地面遗存具有典型性,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
第二属性是高平的炎帝文化有密集型。前些年在阳城研讨商汤文化,那个时候阳城商汤庙比较集中,就要考虑它和商汤本身有没有历史瓜葛,高平炎帝文化这么集中,我们就要考虑它跟炎帝文化有什么关系。
第三属性是它具有连贯性。高平可以进一步搞一点调研,把地面遗迹保护好。羊头山不仅有神农城这些相关的炎帝文化,还有北魏石刻很多的东西,具有代表性,我们把遗址保护做好,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孙学雷:国家图书馆方志馆地方文献组副研究馆员
目前,据姜氏家谱储藏量估算,全国姜氏的存量在156种以上。
首先,从姜氏家谱来看姜氏地域分布,第一个区域是天津、河北、山西、辽宁,特点是家谱数量比较少;第二个区域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地区,家谱量较大;第三个区域是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量也比较小,另外有一些台湾的家谱,数量也还可以。但这些存世数量只能说明家谱的编纂和传世少,不能说明实际发生的分布和迁徙情况,其中关于对始祖和家族迁徙的记载取决于个体行为,不一定十分严谨,仅可参照印证。
其二是家谱的文化意义。炎帝姓氏家谱蕴含着丰富的家族口传信息和血缘遗传信息,既是历史学、文献学、田野考察、种族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同时还是一种家族与民族的认同,是对家族终级意义的思考与探寻。我希望从家谱研究入手,以种族人类学介入,可以提升炎帝文化研究的水准。
杜勇: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山西考古工作者在高平做了一些考古方面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一些欣喜的消息。我们可以通过考古材料的印证,从而得出炎帝在高平地区作为一个活动中心的结论。希望有更多的材料提供给我们,把高平炎帝的研究真正的落地。
高平在炎帝文化的传承方面确实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我希望高平利用这样一个文化的优势,利用丰富完整的历史文化资料体系,把炎帝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无论是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在推进当代文明建设方面,或者是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方面做出我们重要的贡献。
高春平: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第一个观点,文献和考古远远滞后,很多炎帝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很多的研究工作要做,有待许多考古发掘进行验证。第二个观点,到底有没有神农城,我的看法是有的,但是现在的考古发现完全没有支撑起来。第三个观点,把历史的考古和文献综合研究结合起来,不能单打独斗。
关于高平市的炎帝文化开发的问题。我们现在挖神农,挖的是全国中华民族的智慧。高平炎帝文化开发,要以炎帝文化为龙头,但是绝不只是炎帝文化,还有很多的外来的文化。比如说好多佛教的思想等等。应以炎帝文化为龙头,整合国内省内的专家学者,下大力气,全方位,文献考古双管齐下。挖掘炎帝文化,开发炎帝文化,打造以炎帝文化为品牌的高平特色旅游文化。
张世满: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我们今天研究炎帝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挖掘和传承炎帝文化遗产,弘扬炎帝文化。
第一,我认为高平一带是炎帝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地方,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形成的共识。陕西宝鸡是以姜水这一条河来强调是炎帝的故里;湖南炎陵以炎帝归葬地命名;湖北随州打的是炎帝出生地牌子;山西高平却有着炎帝从出生、成长、创业、去世、殡葬,最系统、最典型、最密集的信息。
第二,我说一下炎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宝鸡、湖北都建成了规模宏大的祭祀性建筑,
高平也正大力建设和维修炎帝陵庙,这也是势所必然。
高平旅游文化如何发展?第一准确定位在建设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高度;第二是高标准建设全球一流的炎帝陵庙祭祀建筑群,让建筑本身成为景观,成为典范,成为遗产,成为吸引点;第三是高水平的展陈。围绕炎帝文化和华夏文明这一主题来进行展陈和装点;第四是高效率管理运营;第五要考虑文化旅游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点。要通过文化旅游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侯文宜: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山西高平的羊头山没有太引起世人关注之前,陕西宝鸡和湖南汇通的羊头山已经被人熟知。1995年高平炎帝陵碑的发现,羊头山文化进入人们视野,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平市现存炎帝的遗址、遗迹看,其时间之久远,范围之广阔,密度之集中,体系之完整,都世所罕见。
在山西高平羊头山的《炎帝文书》和湖北发现的黑暗传中,都有“炎帝上了羊头山”之说。我查湖北没有找到羊头山,也没有说到羊头山炎帝遗迹,我的分析结果倾向同源说。即涿鹿之战之后,炎帝后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到了江汉之间。黑暗传所说的羊头山,来源于炎帝族后人对祖先的回忆。而在高平的羊头山,从碑刻描述到遗址遗迹再到民间传说,形成了环炎帝生活链。我在当地的农民家里看到墙上一个题辞:存英雄气,充府库财,兴慈悲心,盈仓里廪,是上党炎帝文化传统的标志性体现,也是炎帝精神的一个精髓体现。
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
高平炎帝文化的价值,就目前提供的材料,羊头山史证、物证扎实可靠,包括像神龙城,神农泉,神农井。第二,高平羊头山文化是非常丰富的,从现在往前推一千年,这个地方保留了对炎帝深厚崇拜的传统,这也是无可置疑的。第三就是考古发现的线索为我们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高平羊头山从文化这个角度来说就是炎帝文化。我们说尝百草是中国医药文化的起源,尝五谷就是农耕文化的源头,这个源头不是用考古的角度实证,而是就我们的人类文明进程来说,它就是一个起点的意义。包括后来一直到汉代开始的律历的这个标准器,涉及到度量衡,包括我们说的古书,就是颁布标准书法的多大多小,就是按照这个技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从这个角度讲,它对我们封建时期中国国家标准来说,高平的意义非常大。
程原生:山西炎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从炎帝神农开始,那是农耕文明的起点。上古时代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等,都发生在山西上党,那是我们的远祖所在地理位置。《太平寰宇记》记载:羊头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海经》云,神农尝五谷之所,山形像羊头,这是先秦文献唯一记载神农尝百草的准确地址。羊头山距离炎帝女儿所在发鸠山仅30里。神农尝百草之地名12处在上党;高平独有的丹雀;高平独有九穗禾秬黍;以一粒秬黍为基准标志,律、度、量、衡从此产生;羌木产于太行山,是制造耒耜的唯一树种。
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看待炎帝陵高平说与湖南说。炎帝族后裔向南的迁徙走向连缀起来——湖北随州、湖北神农架、湖南茶陵、湖南会同、广州、云贵、直至台湾、海外的炎帝子孙,一脉相承。
韩炳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遗址保护研究室主任
我简单说一下炎帝考古方法和解决的问题。研究炎帝的问题,是我们考古人必须清醒的事。我们要把炎帝作为一种炎帝文化的考古去认同,就需要一个大的时间概念和大的空间概念。大的时间概念就是从一万年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炎帝的所有遗存和考古相关的都要进行研究。第二个是关于大空间的,和炎帝相关的除了高平,包括传说的、湖南的、陕西的,我们都要纳在一个问题上去思考它,也许会有所帮助。
概括起来就是,既要探索上古文明的发展,寻找我们记忆中祖先的足迹;又要对不同的时期形成的文化景观进行调研、评估保护和思考。过去我们的考古是一个点解决一个问题,是实证考据的,微观的,但这不能体现考古本身的重要价值,今后应从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反思炎帝文化遗存。
叶宏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董事长,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
台湾神农炎帝信众约为500万左右,将神农炎帝作为主神奉祀的庙宇多达254座,配祀则达到500座之余,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文化之根已经深深厚植于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对神农炎帝文化共同传承的信俗基础。
什么叫中华的根?五千多年来,能够延续这个民族到现在,它有一个核心的DNA存在,这个核心的DNA就是炎帝。两岸之间,兄弟之间,大家一起来努力,把这个根发扬光大。努力把全球的华人集中在山西高平,因为这是整个中华民族一个根的发源地。
王鹏飞: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高平炎帝文化吸引眼球的卖点在哪里?
第一是特色概念的问题。定位炎帝故里,可能陕西也这样定义?定位炎帝陵,可能湖北、湖南也这样定位?当全国炎帝文化并列存在的时候,高平炎帝陵必须有一个宣传的着力点、特殊性。
第二是传播策略的问题。山西的炎帝文化怎么被大众所感知?可以考虑在仪式参与和民俗参与中设计开发,要让日常大众有一种切身感和代入感——体会到炎帝是在身边的、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而不仅仅是在羊头山之上。
第三是宣传思维问题。炎帝文化要有自己的LOGO,要反复宣传,要注重突出观点,要掌控宣传。
第四是互动的重要性。既注重纵向互动,也要注重横向互动。比如可以考虑联合国内4、5家炎帝陵城市一起举办国家祭礼。
第五是新媒体利用策略。在全球化、全众化、全媒化的时代,宣传炎帝文化,要充分利用、融合多种新媒体比如微信、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