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清湖
2019/4/23
- 唐碑
2019/4/23
唐天授二年(691)《泽洲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炎帝“遍陟群山,备尝庶草;届时一所,获五谷焉” - 炎帝中庙
2019/4/23
炎帝中庙位于高平市神农镇下台村,为皇帝所敕封,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碑记云:“下台村古有敕封神农炎帝庙。”究竟哪朝哪代皇帝敕封,“困奉敕建立其来远矣,创兴之始杳不可考”。炎帝中庙建筑宏伟,规模庞大,庙正中有元代无梁结构殿,堪称一绝。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出前廊,屋顶琉璃脊饰。整体庙宇分前、中、后三院,中院拾阶而下为下院,整个建筑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炎帝中庙原正门庙之西南角,门上横额有“炎帝中庙”字样,是明天启二年(1622年)维修时所立。炎帝中庙在元至元年间维修过一次。元至正乙未年(1355年)村人王德成租工备料在正殿西空隙地修两室,即炎帝太子及子孙殿,时值王德成而立之年,尚膝下无子,因有修室之愿,王德成竟生二子,不久王德成病亡,其妻杜氏继遗愿历尽艰苦,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修成西殿,今无梁殿内“创修炎帝太子及子孙殿志”之透明碑,记载此事。清代康熙戊申十月(1688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又在原基地上增修外院(即下院),东边新修文昌楼,西边增修禅房及东西游廊戏台。炎帝中庙历代扩建,改建,现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耗资巨大,不公本地人捐款助物,还有村人诸位在外省贸易者各处募集资财,更有河南府、西安府、山东牟平等域外募集捐资此庙,可见,炎帝中庙当时知名度很高,香火极盛,誉满中原。 - 祭祀广场
2019/4/23
祭祀广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弘扬炎帝精神为内容,依山就势进行总体布局。广场为南北向,前为玄青湖,左右为山梁,后为神农庙和羊头上,总体为左右上梁护卫,面水北山的环境之中。广场由门阙﹑图腾柱和炎帝雕像三部分组成。门阙为子母二出阙。阙身方形,底为3米×3米,高6.6米。以花岗岩砌成。广场为南方北圆平面,构成天园地方的空间格局。圆形纪念广场部分由三个圆形平台构成。第一平台有四种颜色组成,代表春﹑夏﹑秋﹑冬,也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第二平台有圆扇面分割12个扇形,代表1年12个月份。第三平台有圆扇面分割24个扇形,代表1年24个气节。广场十二根图腾柱象征十二月份,也象征古代农业的节气条件。十二柱又代表十二生肖,象征炎黄子孙的时代延续繁衍不息。各柱以不同的旋涡水纹为装饰,水通金乃古时风水观,有水则富。在装饰纹上,浮雕表现了象征生命的花瓣﹑古老神秘的神农氏族的图腾﹑庄严凝重的乳古纹﹑与炎帝发明创造功绩有关的象形文字﹑经典的古籍摘录﹑原始的风情舞蹈﹑生殖崇拜的鱼纹﹑混沌的鸟兽山林图案。柱通高9米,分9层,以合东方古代“九九重阳”的最高易学观念。“九”数通龙,又具备帝王礼数和祭祀等级。通体圆型,以合东方古代“浑圆混沌”的宇宙观念,通体装饰圆柱的图案,都以上古史料为依据,加以提炼﹑融合运用﹑才得到古朴﹑原始﹑神秘的艺术美感,从而体现炎帝精神﹑弘扬炎帝功德,传播炎帝文化。在第三平台北半圆的外侧矗立高3.5米,长95米的浮雕墙以表现神农炎帝丰功伟绩。整个广场90米,东西宽50米。因为“九五”之尊为帝主之尊,古书记载曰:“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后天位。”炎帝是中华始祖,华夏大帝,所以广场就以“九五”帝王之尊的尺寸来设计。祭祀广场总体上构成天﹑地﹑人三才。整个构思以三﹑六﹑五﹑九为基本尺寸单位,以四﹑十二﹑二十四等概念为要素构成,以寓意神农炎帝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 - 祭天坛
2019/4/23
神农炎帝在羊头山居住试种黍谷,在山顶立杆测影,并选择在杆影最长的冬至日献出最宝贵的粮食祭天,以感谢天日的赐予,因而,设立了祭天坛以盼年年获丰收,岁岁得安康。祭天坛是遗留下来的神农炎帝在羊头山活动的最原始的遗迹,因岁月古远被破坏,现在的祭天坛就是经专家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建起来的。 - 羊头夕照
2019/4/23
“羊头夕照”为古高平八大景之首。清代陈颢有诗曰:羊头山高落日斜,余光低照野人家;巡行不谓前程晚,犹纵青骢步月华。古木肃疏燥暮鸦,山村暝色入人家;羊峰耸上青霄里,尚有残阳映晚霞。